
| 技术论坛-多重知识驱动的复杂场景理解论坛(蚂蚁集团)
基本信息
论坛名称:多重知识驱动的复杂场景理解论坛
论坛形式:研讨会
论坛形式:专委组织(交通视频专委)
专业委员会:CSIG交通视频专业委员会
论坛介绍
面对开放环境和复杂场景,标注成本高、鲁棒性差、推理过程难以解释、泛化迁移能力弱等缺陷制约了数据驱动的深度模型在视觉理解中的应用。多重知识表达作为新一代知识表达范式,可从不同抽象层次及来源的知识中形成更完备的知识表征,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可解释性和推理能力。本论坛邀请多位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多重知识驱动的复杂场景理解的理论和应用进行研讨,以期推动相关研究并为创新知识驱动的复杂场景理解研究范式做出贡献。
论坛主席
姓名:赵耀
单位和职称: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赵耀,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CSIG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数字媒体信息处理与智能分析,包括图像\视频压缩,数媒体内容安全,媒体内容分析与理解,人工智能等。主持了973计划、863计划等课题30余项。在包括IEEE Trans.等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指导的博士生6人获北京市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受邀担任了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等多个国际杂志编委。他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云计算与大数据专项总体组专家。
姓名:韩亚洪
单位和职称:天津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韩亚洪,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分析、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安全;2012年3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毕业被天津大学直接聘为副教授,2016年在天津大学破格晋升正教授,2021年被聘为天津大学“英才教授”;曾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加州大学伯克利统计系访问学者(2014-2015年);获得ACM Multimedia 2017“最佳论文提名奖”和“技术竞赛奖”、ICCV 2017“视频问答LSMDC Challenge”第一名;指导博士生获得2021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自然基金重点、科技创新特区和基础加强等项目和课题的研究任务。
报告嘉宾
姓名:杨易
单位和职称:浙江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多重知识表达理论及其应用
个人简介:杨易,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目前担任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微软-教育部视觉感知重点实验室主任、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曾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澳大利亚科研终身成就奖,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青年职业奖,澳大利亚计算机学会颠覆创新金奖,谷歌学者研究奖和AWS机器学习研究奖等二十余次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奖项。Google Scholar 引用49000余次,H-index 108,入选2021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AI 2000中经典AI、多媒体、计算机视觉、数据库四个领域全球影响力前一百的最具影响力学者,近四年连续入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学者。国际科研竞赛中累计获得40余次奖项,含20次世界冠军。担任7种重要国际期刊的副主编或领域主编,以及CVPR、ICCV、IJCAI,ACM MM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重要职务等19次。
姓名:刘静
单位和职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多模态预训练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个人简介:刘静,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国家优青获得者。研究方向多模态分析与理解,紫东太初大模型。曾获2019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SAIL”。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等。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万余次,SCI他引次数3000+次,其中有三篇被ESI列为Top1%高被引论文。在视觉计算相关领域的多项国际学术竞赛中荣获冠军十余项。
姓名:邓成
单位和职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数据和知识驱动的机器推理
个人简介:邓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长期从事多模态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近30项,在国际SCI一区期刊和CCF A类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研究成果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年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姓名:郑伟诗
单位和职称:中山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行为协同与交互建模
个人简介:郑伟诗博士,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现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致力研究协同与交互分析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跨场景)追踪与行为感知处理。他发表在CCF-A/中科院1区/Nature子刊 130多篇,其中在IEEE T-PAMI/IJCV/自然通讯发表21余篇。担任Pattern Recognition、《自动化学报》等期刊的编委,担任国际顶级学术会议ICCV、CVPR、IJCAI 等领域主席,曾担任ICME 2022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等。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重大项目课题、国防基础加强基金等。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奖等;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项目支持。
姓名:朱霖潮
单位和职称:浙江大学研究员
报告题目:基于多重知识表达的结构化视觉感知
个人简介:朱霖潮,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于悉尼科技大学,曾担任悉尼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为跨媒体智能及其应用、视频建模、模型迁移等。曾获得美国国家标准总局TRECVID LOC 2016、THUMOS 2015动作识别、EPIC-KITCHENS 2019/2020动作识别、MABe 2022多智能体行为建模比赛冠军等10余项国际学术竞赛冠军。曾获谷歌学术研究奖(2021,机器感知领域全球仅有七个获奖者),担任Visual Informatics副编辑、Neurocomputing客座编辑、IEEE MLSP领域主席(2021),作为程序主席组织CVPR专题研讨会(2021,2022,2023)、ICME特别研讨会(2022)、ICIP特别研讨会(2023)等。
姓名:武宇
单位和职称:武汉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复杂场景下的多模态信息感知与生成
个人简介:武宇,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博士毕业于悉尼科技大学,后于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主要从事跨媒体机器学习相关的研究。担任顶会CVPR 2023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大会Workshop Chair和Area Chair)。曾获2020年谷歌博士奖研金(Google PhD Fellowship), 2019和2020年CVPR 第一视角动作识别挑战赛冠军,2021年大规模视频目标指代分割比赛冠军。
论坛日程
5月12日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