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论坛-计算摄像前沿与应用论坛

基本信息

论坛名称:计算摄像前沿与应用论坛
论坛形式:论坛
论坛形式:专委组织
专业委员会:CSIG多媒体专业委员会

论坛介绍

计算摄像模拟并延伸着人类获取视觉信息的功能,是机器系统获取视觉信息的核心渠道,作为图象图形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自动驾驶、生命科学、国防安全、影视娱乐等领域有广泛的需求。计算摄像结合光学信息调控、数字信号处理与视觉场景理解,将硬件设计与软件计算能力有机结合,增强和扩展传统摄像的能力。作为一种前沿技术,计算摄像理论与方法尚未完善,落地应用还远未能达到理想的性能和规模。本论坛拟面向计算摄像前沿与应用展开学术研讨,碰撞思想,分享经验,探究计算摄像基础理论、方法、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技术瓶颈和发展趋势,从而促进计算摄像的落地应用。

论坛主席

姓名:黄华
单位和职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分别于1996年、2001年和200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晋升为副教授,2008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11年1月破格晋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多媒体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姓名:王立志
单位和职称: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个人简介:2011年和2016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入选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项目,2013年至2016年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已经发表多篇国际顶级论文,包括TPAMI、IJCV、TIP等期刊和CVPR、ICCV等会议。荣获中国电子学会2018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IEEE VCIP 2016最佳论文奖。

报告嘉宾

姓名:朱昊
单位和职称:南京大学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神经虚拟化身建模 – Modeling Neural Virtual Avatar

个人简介:从事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建立了大规模高精度三维人脸数据集FaceScape,在此基础上面向人脸的三维重建、三维生成和参数化建模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被应用于多部真人CG影视作品制作和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数字化建模。近年来聚焦数字人重建、驱动与生成算法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包括TPAMI、CVPR、ECCV、AAAI等,获得专利授权多项,长期担任TPAMI、CVPR、ICCV、SIGGRAPH等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曾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获得IEEE CAS杰出青年作者奖、百度北极星学者、江苏省“双创博士”、南京大学博士生校长特别奖等荣誉。

姓名:施柏鑫
单位和职称:北京大学研究员

报告题目:偏振特性启发的图像增强

个人简介:施柏鑫,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雅青年学者”);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青年科学家。2013年博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计算摄像学与计算机视觉,发表论文150余篇(包括TPAMI论文17篇,计算机视觉三大顶级会议论文57篇)。论文获评国际计算摄像会议(ICCP)2015年Best Paper – Runner Up、入选IJCV专刊Best Papers from ICCV 2015,2021年获得日本大川研究助成奖。主持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级青年人才等多个项目。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IJCV)等期刊编委,CVPR、ICCV等国际会议领域主席。IEEE、CCF高级会员,APSIPA杰出讲者。

姓名:袁鑫
单位和职称:西湖大学研究员

报告题目:Transformer Learning for Snapshot Compressive Imaging

个人简介:袁鑫,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2021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浙江省高层次人才,2022年浙江省“杰青”,2020-2021年连续两年入选斯坦福大学世界前2%科学家,香港理工大学博士(2012年),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后(2012-2015年),20多项国际专利的发明者。2015-2021年担任美国贝尔实验室视频分析与编码首席研究员。研究领域涵盖计算成像、机器学习、光学、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等。发表国际顶级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超过170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6400次(截至2023年2月,H指数42)。担任多家期刊编委。是国际上单曝光压缩成像的主要推动者,获得多项最佳论文奖,并受邀在国际会议上做SCI相关报告20多次。

姓名:潘金山
单位和职称: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非局部深度特征建模的图像视频复原方法

个人简介:潘金山,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图像视频复原与增强等相关底层视觉问题的研究。目前在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CCF推荐A类论文60余篇。所发表论文在Google Scholar中被引用9000余次。研究工作获得2018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以及2019年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担任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国际会议CVPR22/23的领域主席以及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国际会议AAAI、IJCAI等的资深程序委员。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姓名:戴玉超
单位和职称: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卷帘快门相机:模型、优化与学习

个人简介:戴玉超,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机器视觉、智能感知、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聚焦复杂动态场景的三维重建与感知、深度学习和几何模型融合的稠密匹配、新型仿生视觉传感器和计算成像等问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研究计划子课题、JKW领域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近年来在IEEE TPAMI、IJCV、ICCV、CVPR、NeurIPS、ECCV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7600次,H因子43。先后获得IEEE CVPR 2012最佳论文奖(大陆高校30年来首次获得该奖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火箭军“智箭火眼”人工智能挑战赛全国第一名、IEEE CVPR 2020最佳论文奖提名、ECCV 2020鲁棒计算机视觉挑战赛双目深度估计赛道冠军和光流估计赛道亚军、CVPR 2017非刚性结构与运动恢复挑战赛最佳算法奖、APSIPA 2017年度峰会最佳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论文奖等奖项。担任APSIPA杰出讲者和IEEE CVPR、IEEE ICCV、NeurIPS、ACM MM等国际顶级会议领域主席,ACCV 2022 宣传主席,中国图象图形学报青年编委。

姓名:赵壮
单位和职称: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报告题目:高灵敏高分辨快速编码光谱成像感知技术及应用

个人简介:赵壮,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副教授,CSIG视觉检测专委会会员,长期从事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研究,尤其在高灵敏编码光谱探测、流形降维与分类和熔焊增材过程多物理场在线监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制出多型光电成像探测装置,在军事上广泛应用于目标侦察、导弹引导、星载勘探;在民用上广泛应用于熔池监测、焊接引导、熔焊质量评估等领域,为我国军用目标探测和中国制造2025提供保障。近三年来,在高灵敏编码光谱探测、熔焊增材过程多物理场在线传感与质量监测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装发领域基金1项、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项、校自主科研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15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出版专著一本,授权发明专利9项。

论坛日程

5月11日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