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技术论坛-视觉鲁棒识别和计算前沿进展
基本信息
论坛名称:视觉鲁棒识别和计算前沿进展论坛
论坛形式:论坛
论坛形式:专委组织 企业组织
专业委员会:CSIG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专业委员会
论坛介绍
随着深度学习模型的成功,图像识别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一些实验数据集上甚至超过了人的识别精度,也推动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比如,情感识别,人脸识别,文字识别以及各种类型的工业产品识别等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了很多深度学习模型的问题,比如其识别模型的鲁棒性问题近年来就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为在识别精度很高的时候,如果模型在鲁棒性问题上出现错误,那会是严重影响其模型的推广和应用。甚至在一些特殊场合,有人故意来利用深度学习模型的这个问题来进行攻击,使得模型识别失败,因此这给图像识别模型的安全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综上所述,图像识别的鲁棒性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极具挑战性的研究问题。
随着研究者的深入研究,这些年来这方面的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了促进该领域的技术交流和进一步发展,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图像识别的鲁棒性和其产业应用,特此组织此次技术论坛。
本次论坛邀请了5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做特邀报告,共同交流和探讨图像识别的鲁棒性技术的前沿学术进展和在具体行业应用中的情况,并探讨未来鲁棒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趋势。
论坛主席
姓名:黄开竹
单位和职称:昆山杜克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黄开竹,昆山杜克大学终身教授、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文档分析与识别专委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包括鲁棒学习、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黄开竹教授于2006年获得富士通研究所社长奖,2004年至2007年连续3次获得富士通研究中心优秀成果奖。2011年获亚太神经网络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2019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奖。在国内外人工智能会议上获得8次最佳论文(提名)奖, 包括2次CCF推荐会议ICONIP最佳论文提名奖。曾主持国家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江苏省重点研发等项目40余项。担任6个国际著名杂志或书籍系列高级副主编或副主编,发表国际重要期刊、会议、书籍章节220余篇,其中SCI杂志论文100余篇(含25+篇IEEE/ACM汇刊论文)。国际会议上受邀做大会报告和讲习报告30多次,作为大会主席或程序主席组织多次国际人工智能会议或研讨会,担任国际人工智能主流会议40多次(高级)程序委员会成员。
姓名:王秋锋
单位和职称: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教授
个人简介:副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智能科学系主任,苏州市认知计算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于2012年在中科院自动化所获得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方向博士学位,获中科院院长奖。博士毕业后,分别在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微软从事研发工作。于2017年2月,加入西交利物浦大学至今。研究兴趣主要包括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特别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领域。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包括IEEE Trans. PAMI,Pattern Recognition, ICCV, ICML等,合作出版书籍一部;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以及腾讯CCF犀牛鸟基金等。
报告嘉宾
姓名:薛晖
单位和职称:阿里巴巴安全部算法负责人,集团科技伦理治理委员会执行副主席
报告题目:面向图像识别的鲁棒性评估和增强
个人简介:薛晖,浙江大学博士,2009年加入阿里巴巴,现任阿里巴巴安全部算法负责人,集团科技伦理治理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薛博士在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的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国内外专利50余项。他所带领的人工智能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室,研究领域涵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风控反欺诈、数据安全与算法治理,所研发的系统和产品服务集团内外上百个场景。
姓名:刘青山
单位和职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视觉的情感计算
个人简介:刘青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模式识别、图像理解等研究,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先后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江苏省特聘教授等。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学术工委主任、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等。
姓名:黄知涛
单位和职称: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视觉信息的波形鲁棒识别方法探索
个人简介:黄知涛,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国防卓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军队学科拔尖人才,国防科技大学战略人才。长期从事智能化非合作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4部。
姓名:吴保元
单位和职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教授
报告题目:对抗机器学习的统一视角和最新进展
个人简介:吴保元,吴保元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安全计算实验室主任,深圳市模式分析与感知计算重点实验室(筹)副主任、腾讯AI Lab可信AI技术组顾问。其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最优化,在人工智能的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并曾入选人工智能顶级会议CVPR 2019最佳论文候选名单。其担任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期刊Neurocomputing编委、第五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大会PRCV 2022组委会主席、国际会议NeurIPS 2022、ICLR 2022/2023、ICML 2023、AAAI 2022、ICIG 2021 领域主席,国际会议AAAI 2021、IJCAI 2020/2021高级程序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副秘书长。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优秀青年基础研究项目1项,CCF-腾讯犀牛鸟基金1项,CCF-海康威视斑头雁基金1项,CAAI-华为MindSpore学术奖励基金1项,腾讯犀牛鸟研究专项基金2项。
姓名:董胤蓬
单位和职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后研究员
报告题目:3D世界中视觉感知模型的鲁棒性
个人简介:董胤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后研究员,导师为朱军教授。于2017年和2022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聚焦深度学习鲁棒性的研究,先后发表TPAMI、IJCV、CVPR、NeurIPS等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四十余篇。担任VALSE执行AC,担任TPAMI、IJCV、ICML、NeurIPS、CVPR等期刊和会议审稿人。曾在ICML2021、AAAI2022等国际会议上组织了对抗机器学习相关研讨会。曾获得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CCF-CV学术新锐奖、微软奖学金、百度奖学金、字节奖学金、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博新计划等。
论坛日程
5月11日 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