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技术论坛-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前沿交叉论坛
基本信息
论坛名称: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前沿交叉论坛
论坛形式:论坛
论坛形式:专委组织(CSIG脑图谱专委会)
专业委员会:CSIG脑图谱专业委员会
论坛介绍
21世纪是脑科学的世纪。脑与认知科学在基因、蛋白、神经细胞、神经回路、脑网络、行为等不同层次都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研究进展,为解析脑认知机理、重大脑疾病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脑图谱启发的类脑模型等方面提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本次学术研讨会秉承“交流、合作、创新”的宗旨,瞄准脑图谱大数据与类脑智能国际前沿,围绕我国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战略发展需求,探讨跨模态多尺度脑图谱大数据的产生和融合、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构建、脑图谱启发的类脑智能模型以及脑图谱在重大脑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等各个方面,邀请国内知名脑图谱与类脑智能领域专家教授做专题学术讲座,分享脑科学与类脑国际前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全方位讨论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发展技术路线,共同助力脑科学与类脑学科发展。
论坛主席
姓名:蒋田仔
单位和职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简介:蒋田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脑网络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之江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MAE),IEEE Fellow,IAPR Fellow,AIMB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等多种国际刊物编委,国际人脑图谱学会(OHBM)候任主席,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脑图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脑网络组与类脑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和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会长,中国解剖学学会常务理事和脑网络组分会会长等。主要从事领域包括多模态跨尺度脑网络组图谱研究、基于脑网络图谱的脑机融合和脑疾病早期预测和精准治疗。在Nature Medicine 等刊物发表SCI收录的论文350多篇。获国际神经网络学会终身贡献奖 (Hermann von Helmholtz Award),国际脑电与临床神经科学学会的最高成就奖(Turan Itil Award),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姓名:史国华
单位和职称: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简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1年生,浙江湖州人,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党委委员,医用光学技术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在体光学成像,研制相应的光学成像及医疗诊断仪器设备。利用光纤位相探测、位相/振幅调制、自适应光学、结合多模式的照明方法,通过共聚焦、双光子等的探测方式,开展在体的高分辨成像技术研究。致力于跨尺度介观显微成像方法研究,显著提升显微成像通量,为脑科学研究中光学成像的高速、大视场、高分辨的核心需求提供有力工具。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青年团队计划等科研项目。荣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学术荣誉。
报告嘉宾
姓名:蒋田仔
单位和职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脑网络组图谱启发的类脑智能
讲者简介:蒋田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脑网络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之江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MAE),IEEE Fellow,IAPR Fellow,AIMB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等多种国际刊物编委,国际人脑图谱学会(OHBM)候任主席,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脑图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脑网络组与类脑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和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会长,中国解剖学学会常务理事和脑网络组分会会长等。主要从事领域包括多模态跨尺度脑网络组图谱研究、基于脑网络图谱的脑机融合和脑疾病早期预测和精准治疗。在Nature Medicine 等刊物发表SCI收录的论文350多篇。获国际神经网络学会终身贡献奖 (Hermann von Helmholtz Award),国际脑电与临床神经科学学会的最高成就奖(Turan Itil Award),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姓名:史国华
单位和职称: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介观显微物镜研究进展
讲者简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1年生,浙江湖州人,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党委委员,医用光学技术研究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在体光学成像,研制相应的光学成像及医疗诊断仪器设备。利用光纤位相探测、位相/振幅调制、自适应光学、结合多模式的照明方法,通过共聚焦、双光子等的探测方式,开展在体的高分辨成像技术研究。致力于跨尺度介观显微成像方法研究,显著提升显微成像通量,为脑科学研究中光学成像的高速、大视场、高分辨的核心需求提供有力工具。
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青年团队计划等科研项目。荣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学术荣誉。
姓名:唐华锦
单位和职称:浙江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多脑区协同的类脑计算模型
讲者简介: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求是特聘教授,入选2021年度国家高层次人才奖励计划。分别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类脑计算、神经形态计算与芯片、智能机器人等。主持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等多个国家级项目。研究成果被MIT Technology Review,Communications of ACM等报道,获2016年度IEEE TNNLS 优秀论文奖、2019年度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gazine优秀论文奖。目前担任IEEE Tra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期刊主编、国际神经网络学会(INNS)理事。
姓名:魏依娜
单位和职称:之江实验室研究员
报告题目:小鼠视觉皮层的在体细胞分类与特性
讲者简介:魏依娜,研究员,之江实验室研究专家,博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曾任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科学家,入选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杭州市全球引才“521”人才。长期致力于计算神经科学领域,探索正常大脑活动和神经疾病的机理,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研究涉及脑机接口,脑疾病机理,脑卒中康复,睡眠与脑认知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本领域国际一流期刊上,包括Cell Reports(封面论文),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等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国际专利1项,研究工作被ScienceDaily, EurekAlert, Neuroscience News等科技媒体网站报道。在之江实验室任职期间,主持之江实验室启动资金项目及国自然青年项目,与华中科技大学组队荣获2022 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技术赛全国特等奖。
姓名:周栋焯
单位和职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计算神经科学:脑科学中的数学定量
讲者简介:周栋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计算与应用数学,具体方向是计算神经科学,2002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和博士,2007-2009年美国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博士后,2010 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数学科学学院工作,至2015年任特别研究员,2016年至今任教授。现任CNS计算神经科学学会秘书长,CSIAM数学生命科学分会常务理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杰青项目,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等,在国际学术刊物 CPAM,PNAS,PRL等发表论文60余篇。
论坛日程
5月11日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