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论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论坛

基本信息

论坛名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论坛
论坛形式:论坛
论坛形式:专委组织
专业委员会:CSIG智能图形专业委员会

论坛介绍

数字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推动了数字化设计在更多的应用中发挥作用,如工业、艺术、环境保护、可穿戴设备等。数字化设计的核心技术与理论方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几何结构的智能化、个性化、功能化设计与制造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方向。本论坛邀请到学术界多位青年学者分享他们在智能化设计、个性化制造、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其中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论坛主席

姓名:吕琳
单位和职称:山东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吕琳,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特别关注智能制造中的几何计算问题。在ACM TOG、CAD、AM等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并转化应用6项。主持或参与国家项目多项。获2017年度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二等奖、国际实体与物理造型会议(SPM 2020)最佳论文一等奖、2020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1年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

姓名:曹娟
单位和职称:厦门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曹娟,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6月在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2007年-2008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联合培养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与图形学领域研究,已在ACM TOG、IEEE TVCG、CAD、CMAME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获CAD’16、SPM2018最佳论文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及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报告嘉宾

姓名:王冠云
单位和职称:浙江大学研究员

报告题目:智能材料驱动的变形设计研究

个人简介:王冠云,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工业设计系副主任;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系博士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访问学者,浙江大学数字化艺术与设计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体交互界面、智能产品设计、变形材料与设计、4D打印等;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 Advances、CHI、UIST、UbiComp等顶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设计作品荣获红点、iF、Ars Electronica、SXSW、Dezeen等国际设计大奖。

姓名:傅孝明
单位和职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

报告题目:计算艺术设计

个人简介:副教授,分别于2011、201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2016年至2021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方向为几何处理、优化、建模、制造等。
已在SIGGRAPH/SIGGRAPHASIA/ACM TOG上发表18篇论文。

姓名:陈中贵
单位和职称:厦门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多面体网格生成及形函数构造

个人简介:陈中贵,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在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香港大学计算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曾先后在奥地利维也纳科技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交流访问。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几何建模与处理等领域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子任务1项。担任The Visual Computer 期刊编委及多个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曾获SPM 2018最佳论文一等奖、2020年厦门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

姓名:王胜法
单位和职称: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函数表示结构设计、优化与应用

个人简介:王胜法,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几何、结构设计与优化、网格生成、3D点云处理,以及3D打印与相关应用。近年来在相关领域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专利十余项。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入选大连理工大学首批“星海学者”人才培育计划,大连市“科技之星”,ACM中国新星奖(大连分会)、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三等奖,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姓名:赵海森
单位和职称:山东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复杂几何的设计制造一体化

个人简介:赵海森,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几何设计,面向新一代智能制造需求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开展研究。2018年12月获得山东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陈宝权教授。2019年至2022年分别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为Adriana Schulz 教授和Bernd Bickel教授。曾在ACM TOG、ACM SIGGRAPH/Asia、IEEE TVCG、IROS等顶级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申请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一项美国发明专利,出版专著1部。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CAD&CG 2012优秀学生论文”等荣誉。

论坛日程

5月14日 上午